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4-07-25 10:15 宁夏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各位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3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送别》,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送别》是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的学唱歌曲,由李叔同创作于1915年,属于学堂乐歌,C大调,4/4拍深情的。歌曲分为2段,第一段的两个乐句用相仿的旋律线,模仿朋友间离别的对话。第2段用合唱的方式,形成全曲的高潮,歌曲清新略带哀愁的旋律表现出朋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
掌握学生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是很重要的,接下来说一下学情。
这首歌对五年级的学生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歌词内容学生已在语文课中有学习,能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感;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心理有进一步的发展,对感情的理解能力增强。同样,这首歌对于学生也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合唱部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旋律中fa、si以及变化音对学生较难掌握;后,仍有部分学生会害怕表现、展示自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学性又有针对性,具体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能够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聆听、齐唱、合唱以及小组间探讨学习的方式,理解歌曲情绪、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魅力。
第三、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半音程的模唱,做到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综合课程目标的分析,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用感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达到背唱效果;教学难点是二声部演唱及变化音的模唱。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科综合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创设出朋友间离别的情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将学生引入歌曲意境,然后出示谱例,结合歌曲旋律线条,理解音乐情绪。
本节课相对应的学法是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声部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法发现歌曲中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谈话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和好朋友间有什么难忘的故事么?还有一年大家就要毕业了,可能会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大家在那时会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学生积极分享后,我进行总结,每个人对离别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那我们来看看李叔同先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结合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中《送别》插曲的影视片段,引入新课。
我将新课教学设置成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初听歌曲,我将介绍歌曲的作者与创作背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音乐是深情的、速度较慢。学生较直观的对歌曲进行学习,可以更准确的理解歌曲,为后面环节做准备。
学唱歌曲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的朗读歌词,然后将歌曲分2段进行教学,第1段由教师进行范唱(示范),学生在聆听时感受音乐旋律线条,教师范唱后模仿离别的路画出旋律线,展示音乐走向。学生跟随钢琴进行fa、si的半音程练习,熟练后加入歌词进行学唱。第2段的学习,为了学生感受到二声部的音乐魅力,我首先用钢琴弹奏低声部自己演唱高声部,让学生在聆听旋律的同时,感受朋友间把酒言欢的场景。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2段中,我会用钢琴引导学生感受“2”与“升2”的区别,并进行多次练习,之后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分别发出“mu”音,轮流跟随老师钢琴哼唱低声部旋律,反复几次后掌握低声部旋律,采用相同方式,发出“la”音哼唱高声部旋律。高低声部分别学习后,请男生发出“mu”音演唱低声部,女生发出“la”音演唱高声部,进行二声部配合哼唱。每一次练习后,要求学生更加统一、整齐,熟练后加入歌词进行演唱。学生掌握二声部演唱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以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整首歌曲的完整演唱,这时我会对情绪、音色、演唱方面提出要求。达到音乐演唱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全面体会音乐情绪。
拓展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我将设置一个“音乐小擂台”,将全班同学按高低声部分为4个小组,进行小合唱比赛,演唱过程中可以加入舞蹈、朗诵等元素,由学生自行发挥,做到学科综合教学。
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课堂小结中,我会总结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与歌曲情绪的表达,与学生一同演唱《送别》,在歌声中结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宁夏分校
下一篇: 教师招聘试讲稿:小学美术《水墨诗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