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inghai.hteacher.net 2021-11-16 19:20 青海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晏阳初是教育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考生以客观题的形式备考即可。在此对晏阳初的相关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解析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担任总干事,从此积极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起,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重点从城市移到乡村。1950年后,开始从事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先后到过许多发展中国家考察和指导乡村建设工作。其著作有《晏阳初文集》和《晏阳初全集》。
(一)“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20世纪20年代后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梁漱溟等一批有见识的教育家,将平民教育实验运动从大城市转向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至30年代,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实验运动。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所进行的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在这场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晏阳初对于县范围内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教育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集中体现为他所概括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1.“四大教育”
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穷”、“弱”、“私”这四个字来代表,这些问题如不得以解决,任何建设事业都将谈不上。而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除净青年文盲,将农村优秀青年组成同学会,使他们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分子。
(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建设的目标。
(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及科学医药的设施,使农民在他们现有的经济状况下,能得到科学的治疗机会,以保证他们最低程度的健康。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激起人民的道德观念,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使他们有公共心、团结力,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
2.“三大方式”
在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中,针对过去教育与社会相脱节、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弊端,在强调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时,晏阳初提出了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的“三大方式”。
(1)学校式教育
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教育为主,增强学生读、写、说能力,以达到流畅顺利的水平。高级平民学校进一步传授更具体的关于四大教育的知识。至于生计巡回学校,是为了使农民取得应用于农村当前实际训练需要的训练,以生活的秩序为教育的秩序。
(2)家庭式教育
家庭式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帮助年长的家庭妇女减少对青年妇女和儿童教育的阻挠和反对,增强学校教育的效益;二是把学校课程的某一部分,如培养卫生习惯,交给家庭来承担。
(3)社会式教育
社会式教育是由平民学校毕业生从各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帮助全村农民按照计划接受四大教育。
(二)“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是与他对平民教育的认识发展密切联系的。1929年晏阳初及平教会同仁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携家属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著名的“定县实验”。
他大力提倡知识分子与村民进行生活和劳动,“给乡下佬办教育”,当时人称为“博士下乡”,这是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得以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晏阳初提出了“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认为“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因为农民,虽然不知科学的名词,未曾受过书本式的教育,却有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值得去学。可以说“化农民”和“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晏阳初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到帝国主义之侵略和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
但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首先,晏阳初是一位爱国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其次,虽然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并没有也不可能使实验区的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但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定实惠。再次,晏阳初“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理论,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把乡村教育视为与乡村经济、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有关晏阳初的教育主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B.晏阳初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不可能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根源
C.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作为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
D.晏阳初在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提出的中国农村的四大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D项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青海教师招聘: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下一篇: 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的本质属性知多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