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1-06-15 14:0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33.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物______, 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它们决定和书写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翻开历史书却发现,历史在无意中,被很多任务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______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存在。( )
A. 纵横挥阖 颠覆
B. 举足轻重 改写
C. 名垂青史 影响
D. 叱咤风云 逆转
34.历史是历史学家 跟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_____的问答交流,历史学家在不停地选择,一般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档案管理的文献,就是一种选择过程,所以,即使是原始文献,也是_____因素渗透其中的结果。( )
A. 深入浅出 综合
B. 无所不在 外部
C. 永无止境 主观
D. 针锋相对 偶然
35.再写实的画卷也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如实的还原影像,诚然,摄影者对拍摄对象会有所取舍,观看者则根据自己_____从中获得自以为有趣的信息,观看者对于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往往与拍摄者的愿望大异其趣,尤其摄影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呈现给人的,观看者却______,反而是画面里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激发了他的思维。( )
A. 判断 遐想连篇
B. 偏好 熟视无睹
C. 经历 走马观花
D. 习惯 无动于衷
36.中国传统文献学的核心功能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会使文献学研究成为______;过于偏重考证,则易使文献学研究遭遇_____,因此,如何将传统文献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当下中国古典文献学界学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
A. 高文雅典 浅薄
B. 海市蜃楼 艰涩
C. 空中楼阁 琐碎
D. 阳春白雪 平庸
37.对于中国人来说,古诗词已经_____地浸润于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往往已是此微信,以对联与书法为用,因此很多中国古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却可能会_____。( )
A. 循序渐进 一头雾水
B. 潜移默化 不明就里
C. 自然而然 望而生畏
D. 润物无声 目瞪口呆
38.虽然数字是年报中最_______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_____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管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台,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
A. 眼花缭乱 随意
B. 一成不变 简单
C. 惊心动魄 枯燥
D. 扑朔迷离 机械
39.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______的思维体系,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经典著作虽然能够让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______,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
A. 完整 立竿见影
B. 深刻 行之有效
C. 系统 屡试不爽
D. 宏大 学以致用
40.管理者往往对直观信息熟视无睹,对数字情有独钟。结果,他们就可能_____
一些关键线索,不能真正了解到对方的优势和劣势,由此导致的结果,要么是”______”,要么是“交友不慎”。( )
A. 遗漏 铤而走险
B. 轻视 畏首畏尾
C. 丢失 误入歧途
D. 忽略 坐失良机
41.减负不能就事论事,表面来看,减负之所以成为屡减不止的“表面文章”,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时学业竞争的结果,倘若将学业负担问题置于更加宽广的视线中考量,不难发现它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减负既是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评价,避免“减负”形同虚设,需要改变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调整评价的方式与内容,构筑起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式”人才体系,( )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教育部门应着重构筑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B.“减负”问题的解决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C. 学业竞争是“减负”无法解决的原因
D. 从评价角度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减负”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